最新资讯

我院研发的国际首例人工血管芯片被美国三院院士团队使用并发表高水平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5来源: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访问次数:355

近日,美国三院院士Kam W. Liang(美国工程院/医学院/发明学院)教授团队在知名学术期刊《Advanced Biology》上发表基于人工分叉血管疾病模型的研究成果“Emulating Early Atherosclerosis in a Vascular 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 Using Branched Tissue‐Engineered Blood Vessels”, 研究表明:eLDL/TNF-α处理后的分叉TEBVs(内皮化组织工程血管)是一种可以进行临床前研究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生理相关模型。该研究使用的分叉血管成型模具和培养芯片由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提供。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的陈早早博士作为共同作者,参与了本项目的设计和撰写。2019年起至今,Kam W. Liang院士团队陆续向我院购买人工血管芯片的模具和芯片,并基于此构建了模仿人体血管功能的血管芯片。

图片

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于携带胆固醇的脂蛋白在血管壁上的积聚,发展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单核细胞粘附和泡沫细胞形成。制备内皮化组织工程血管(TEBVs)是为了再现动脉的功能,包括血管收缩、血管舒张和内皮激活。通过设计不同几何结构的分叉TEBVs(brTEBVs)来模拟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用酶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eLDL)和TNF-α处理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并使灌流的单核细胞粘附,通过对brTEBVs的血流动力学表征可以研究单核细胞在血管分叉处的粘附行为。


我院立足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前瞻性技术“人体器官芯片”,攻克多项技术壁垒,已开发了肺、心脏、血管、皮肤、肿瘤等多种器官芯片,其中,在血管芯片开发方面,已申请2项发明专利(1项授权,1项实审)、1项实用新型(授权)[1-3]。其中的人工分叉血管模型及其制备方法[3]即为提供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此次发表的装备。


本文报道的血管和分叉血管芯片及其试剂盒目前已完成产业化前期工作。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可提供该试剂盒为各大科研院所、医院、检测机构等相关单位。


联系方式:伍经理:15951834756, 陈博士:13218099969

 

[1] 顾忠泽;陈早早;朱建峰;葛健军;张静. 一种人造血管生成模具及培育系统: 中国, ZL 201920076193.7 [P]. 2020-05-01.

[2] 顾忠泽;陈早早;朱建峰;葛健军;张静. 一种人造血管生成模具及培育系统: 中国, CN 201910049127.5 [P]. 2019-04-23.

[3] 陈早早;顾忠泽;葛健军;张静. 一种分叉血管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 201910048903.X [P]. 2019-05-17.



图片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联系方式:0512-69585616

都先生:18151199230

张先生:18606281938

网址:http://ibmd.seu.edu.cn